王健林又一次踏上了甩卖资产的艰难征程。
昔日多次问鼎中国首富之位的王健林,又一次踏上了甩卖资产的艰难征程。
7 月 22 日,港股上市公司中国儒意发布公告称,其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上海儒意星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买方)、上海万达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卖方)及快钱金融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下称"快钱金融")订立股权转让协议。买方拟以 2.4 亿元的价格收购快钱金融 30% 的股权,分三期支付。
回溯往昔,快钱曾是万达金融版图中至关重要的一块拼图。作为首批获得央行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机构,其业务覆盖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银行卡收单及跨境人民币支付等多个领域,服务过金融、保险、航旅等众多行业的大中型企业。
而作为昔日房地产行业的领头羊,万达曾凭借其庞大的资产规模与深远的行业影响力,一度成为行业发展的标杆。不过,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行业巨头,近年来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深渊。
面对重重困境,身为创始人的王健林可谓是殚精竭虑、四处奔波。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他更是毅然开启了一路"卖卖卖"的模式。
从忍痛卖掉多个万达广场,到转让万达电影等核心资产的股权,这一系列看似无奈的甩卖举动,无不深刻体现出这位地产大佬所面临的艰难处境。
快钱遭万达"割肉"甩卖,此前曾多次受罚
此次被王健林摆上货架的快钱,在支付领域有着深厚的底蕴,其成立于 2004 年,于 2011 年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是首批获牌的第三方支付机构。
据了解,快钱支付最早的业务类型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受理等。
2014 年底,万达豪掷 3.15 亿美元拿下快钱支付 68.7% 的股份,借此获得快钱支付的控股权。彼时,快钱稳居行业第四,拥有全牌照优势,年交易规模仅次于银联商务、支付宝和财付通,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在成功拿到这张关键的支付牌照后,万达在金融方面的布局开始加速。2015 年 7 月,万达金融集团成立,旗下设立网络金融公司、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及其他金融类企业。
其中,网络金融公司下设万达电商、网络信贷公司、征信公司和快钱公司。到 2017 年,万达实现对快钱支付的全资控股。
事实上,对于金融板块的业务,王健林一度寄予厚望,其曾公开表示,"万达金融集团成立是万达的一件大事,我对金融集团有很大期许,万达未来价值最大的就是这一板块。"
万达集团也曾公开表示,战略控股快钱对万达金融业务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万达将以快钱为核心打造互联网金融生态链,使快钱成为中国领先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同时,快钱还将成为万达金融板块的基础设施,万达将围绕其打造产融结合、融融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完整金融产业链。
不过,若按此次交易价格计算,目前快钱金融的估值约为 8 亿元。与当年收购时的投入相比,这一估值对于王健林来说无疑于"割肉"甩卖。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往的发展过程中,快钱还曾多次遭到处罚。2022 年 1 月,快钱支付因违反账户 / 清算管理、反洗钱不力(如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被罚 1004 万元,时任 CEO 及副总裁连带被罚 12 万元。
2023 年 7 月,快钱支付海南分公司因资金结算至非同名账户、违规提供" T+0 "结算等问题被罚 73 万元。
今年 4 月,快钱支付山东分公司因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被处罚款 2 万元。
7 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显示,6 月 26 日,快钱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因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账户管理规定及商户管理规定,被处以警告,并罚款人民币 625 万元。
此外,雷达财经梳理发现,此次出售快钱金融 30% 股权,并非是万达首次萌生剥离金融资产的想法。早在 2018 年,万达就曾将其持有的百年人寿股权放上货架。
同年 12 月,绿城中国宣布将收购大连万达集团持有的全部百年人寿股权,但到了 2019 年 8 月,由于未收到银保监会核准批复,该交易最终终止。
王健林频频甩卖资产,身家一年缩水 820 亿
时间回拨至 2014 年末,伴随着港交所的清脆钟声,万达商业成功登陆港股市场,这桩交易还是港交所当年规模最大的 IPO。
但上市之后,万达商业在资本市场的股价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在王健林看来,公司的价值被市场严重低估。
于是,2016 年,万达商业毅然选择从港交所私有化退市。当时,王健林心中怀揣着一个宏伟蓝图——让万达商业在 A 股重新上市,以获取更为合理的估值。
为了筹集私有化所需的巨额资金,万达商业与 9 家投资机构签订了对赌协议。协议约定,若万达商业未能在 2018 年 8 月 31 日前完成 A 股上市,需回购这些机构持有的股权,并支付相应利息,涉及金额约 300 亿元。
然而,事与愿违,2017 年,因海外投资规模过大被监管部门关注,万达融资渠道受限,债务危机初现。
2018 年初,眼看上市期限将至,为解决回购压力,王健林便再度组局,引入了腾讯、苏宁、京东、融创等战略投资者。这些投资者以 340 亿元,收购了此前参与私有化的财团所持有的万达商业股权。
在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之后,万达商业更名为万达商管。而在新的投资协议中,对赌条款再次要求万达商业需在 2023 年 10 月 30 日前完成上市,否则仍需进行股权回购。
此后,王健林迟迟未能叩开 A 股市场的大门,于是他将目光重新投向港股。2021 年,万达商管分拆珠海万达商管赴港上市,并引战 PAG、碧桂园、腾讯、蚂蚁等 22 家机构战投 380 亿元持股 21.17%,令珠海万达商管对应估值增至 1800 亿元。
相应地,对赌协议也同步更新:若珠海万达商管未能在 2023 年底前成功上市,需向这些投资者支付约 300 亿元的股权回购款。
尽管珠海万达商管此后多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但却始终未能如愿登陆资本市场,这也使得王健林再度面临对赌压力。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回溯过往,在一次次面对危机时,王健林曾多次甩卖资产,他将旗下 13 个万达文旅项目 91% 股权卖给融创、77 个酒店卖给富力,作价 5000 万欧元卖掉了马德里竞技俱乐部 17% 的股份,并出售了万达电影、传奇影业的股份、多家万达广场和圣汐国际游艇制等资产,甚至连北京总部大楼等核心资产都未能保住。
事实上,凭借着卓越的商业智慧和果敢的决策力,王健林一手缔造了庞大的万达商业帝国,其业务版图巅峰时期曾横跨房地产、文旅、影视、金融等多个领域,呈现出全面开花的繁荣景象。
而王健林本人也凭借这一辉煌成就,成为各大富豪榜上的常客。据《新财富杂志 500 创富榜》显示,在 2010 年、2012 年、2016 年、2017 年,王健林曾多次问鼎中国首富之位。
然而,商场如战场,风云变幻莫测。与往昔的辉煌时刻相比,王健林如今的财富状况却急转直下,堪称"跳楼机"式下坠。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5 新财富 500 创富榜》显示,王健林父子今年的财富为 588.1 亿元。与上年的 1408.4 亿元相比,王健林父子的身家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大幅缩水 820 多亿,排名更是从上年的第 9 名急剧下滑至第 51 名。
在一众上榜的商界大佬中,王健林父子以 58% 的身家缩水比例,位列财富跌幅榜第二名的高位,仅次于东阳光实业张寓帅 / 郭梅兰的 60%,令人唏嘘不已。
商场"失意"的王健林,未来还能否带领万达走出困局?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
炒股杠杆怎么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