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年,南宋与蒙古联合打击金国,使其彻底灭亡,虽然南宋仅仅收回了两淮等少部分土地,但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却被蒙古吞并。金国,一个曾令南宋百年如鲠在喉的强敌,在被两国联手击败后,南宋军民欣喜若狂,仿佛一场压抑已久的仇恨得以报复。正是这股复仇的热血,激发了南宋更加庞大的野心——收复三京(开封、洛阳、应天)。
时光回到那年五月,宋理宗决定出兵五万进攻河南,试图从蒙古手中夺回失地。然而,由于后勤保障不足、骑兵不力,南宋军队最终被蒙古反击,败得惨烈。令宋朝意外的是,蒙古大汗窝阔台并没有因此愤怒,反而心生喜悦。因为他早就找到了一个借口准备南侵南宋,没想到南宋自愿给他送上了机会。
至1235年,窝阔台以南宋违反盟约为借口,发起了全面战争,这便是震动整个江山的宋蒙战争,而钓鱼城的故事,正是在这场战争的浪潮中开始了。
展开剩余83%1240年,为了在四川对抗蒙古,宋理宗决定在潼川府路合州东十里的钓鱼山上构筑一座营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营寨不断完善,最终发展成为坚不可摧的钓鱼城。钓鱼城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三面被水环绕,一面是险峻的山脉,形势十分险要。南宋军民在这里修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配备了大量的兵力,并设立了几个卫星城,使得钓鱼城成为四川地区抵抗蒙古侵略的重要堡垒。
到了1254年,王坚担任钓鱼城的守将时,陕南和川北的百姓纷纷迁入这里,加入了抵抗蒙古的行列。钓鱼城也因此成为军民同心抗敌的象征之一。
宋蒙战争爆发后,窝阔台指挥三路大军南下,四川战场成为其中的重要战场,而钓鱼城的坚守则是全局的关键。1241年,蒙古大军几乎占领了整个四川,先后攻克二百多座城池,并屠杀了大量无辜百姓,然而,钓鱼城却依然屹立不倒,成为蒙古进军南宋的最大障碍。
从那时起,蒙古对钓鱼城的围攻几乎从未停止过,尽管钓鱼城内的守军损失惨重,但军民们始终没有放弃。在这座城池内,除了强大的军事防御体系外,水源和大片良田也确保了城内自给自足,即使在长期围困下,也能维持军民的基本生存。相反,蒙古军队长期驻扎在外,粮草和水源的缺乏使得他们的进攻变得艰难重重。
1251年,蒙哥继位为蒙古大汗,开始策划攻灭南宋的战争。1257年,蒙哥亲自指挥的蒙古大军分三路大举进攻南宋。忽必烈率军攻打鄂州,塔察儿与李璮攻打两淮,而蒙哥则亲自指挥主力攻占四川。
蒙古大军在四川多次获得胜利,但一旦来到钓鱼城下,便遭遇了强烈的反击。从1259年2月到8月,钓鱼城始终没有被攻克。蒙古军队使用了许多攻城器械,包括云梯,但都未能撼动坚固的钓鱼城。在守将王坚的指挥下,四川的军民屡次击退蒙古进攻,尽管遭受了重大损失,但始终没有一人选择放弃。
钓鱼城经历了五个多月的围困,依然保持了充足的粮食供应,士气高涨。相反,蒙古大军由于远途征战,粮草严重不足。甚至曾发生过守城将士将一条重达十五公斤的熟鱼与数百张蒸饼抛向城外,引发蒙古士兵争抢。士兵在吃鱼时,发现鱼肚内藏有一封信:“尔北兵可烹鲜食饼,再守十年,亦不可得也。”这封信无疑是对蒙古大军的致命嘲讽。
然而,蒙古大军也并非没有困难,随着气候炎热、食物和水源的匮乏,蒙古士兵爆发了严重的瘟疫,死伤惨重。这时,蒙哥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焦虑,亲自指挥大军攻城,但在一次进攻中不幸被飞石击中,最终于1259年8月11日去世。
蒙哥的死讯让南宋军民振奋,也让蒙古认识到南宋的顽强与坚韧。甚至据说蒙哥临终时曾留下遗言,若能攻克钓鱼城,必将屠城。而事实上,在蒙哥死之前,他的得力将领汪德臣也在钓鱼城下因飞石丧命,这让蒙哥对钓鱼城充满了深深的仇恨。
蒙哥的去世意味着南宋短暂获得了喘息的机会,蒙古大军从四川撤回,战事暂停,钓鱼城暂时免于围困。忽必烈的继位和蒙古内部的争斗,也给了南宋宝贵的恢复期。与此同时,蒙古的分裂为忽必烈赢得了时间,但也为蒙古的最终衰败埋下了伏笔。
忽必烈继位后,尽管继续对南宋进行军事压力,但因为内外混乱,他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平定蒙古内部的争斗上。直至1268年,忽必烈才开始重新部署对南宋的进攻,并将重心转向了襄阳与樊城,但四川依然是必争之地,尤其是钓鱼城。
当时,钓鱼城的防御力量已经显得越来越薄弱。蒙古通过逐步围困,逼迫钓鱼城的守军陷入困境。正是在这个时候,张珏这个坚毅的守将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张珏担任钓鱼城的主将后,重新构筑了防线,并积极采取水战策略,在多次的防守中,成功挫败了蒙古的大规模进攻。尽管钓鱼城已被围困数年,但在张珏的领导下,城中人民依然充满了顽强的斗志。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忽必烈的战略愈加激烈,甚至采取了经济封锁和一系列军事压力。在这种困境下,钓鱼城的情况变得愈加危急。张珏作为主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
在这一背景下,熊耳夫人出现在了钓鱼城的历史舞台。她的出现对张珏来说既是挑战,也是转机。熊耳夫人的身份十分复杂,她是元朝安西王李德辉的亲妹妹,最终她以劝投降的方式,改变了王立的决心。王立最后选择投降元朝,并为百姓保全性命。然而,这一决定也引来了历史的争议和批判。
最后,在钓鱼城的战斗中,王立和他的部下,在最后的时刻选择了投降。尽管王立被批为叛徒,但从实际角度来看,他的行为可能是为南宋人民争取最后的生机。他的投降,避免了钓鱼城的彻底覆灭,也为后人留下了复杂的历史印记。
发布于:天津市炒股杠杆怎么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