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专家见多了,真专家还是第一次见。
更不用说,还是这么牛掰的!

近日,有网友在网上分享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他在公园偶遇一位遛弯儿锻炼的大爷,一开始的聊天还算正常。
直到大爷来了一句:我是世界有名的专家……钱学森之后能在书上查到的也就是我了。

这种梦到啥说啥的既视感,让不少网友笑出了声。
看这大爷不修边幅的状态和口出狂言的表现,不少人觉得这不就是一个爱吹牛的公园大爷吗?
我们村口的老头还说自己见过呢。
直到大爷说出那句:我叫赵瑞安。
稍微懂点军事的网友直接哑火,不懂的那些上网上一搜也彻底傻眼了。
本以为大爷在吹牛,结果说的竟然全是事实。

赵瑞安何许人也?其实他自己说的已经很全面了:
“中国优化研究的开山祖师”“西工大搞导弹的”“钱学森之后就得排我”“《空间武器轨道设计》的著作人”……
赵老出生于1941年,中学毕业后,他就开始了自己航天科研的道路。
1963年,22岁的赵瑞安入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从此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航天研究。
除了上面提到的那本著作,赵瑞安还出版了《深空探测轨道设计和分析》,系统地构建了航天器轨道动力学的理论框架。
别说中国,就连欧美国家,在这个领域都得按照这本书上来。

他设计的软件系统,甚至连神舟载人飞船运载火箭设计都在用。
所以赵老说的那些,都是实话。

至于赵老提到的轨道研究,那可不是铁路轨道,而是飞行器和导弹的轨道。
和我们高铁一样,飞行器进行航空航天飞行,也需要精密的轨道计算。
在赵老那个年代,中国还没有计算机,不管是轨道数据,还是原子弹、氢弹,都只能靠人力手算出轨道数据,堪称是“手搓导弹”了。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科学家们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影响深远至今。
2007年,中国进行了一次反卫星试验,用一颗导弹打中并且击毁了一颗退役的气象卫星。
外行人或许就看个热闹,内行人却明白,这就是轨道计算的胜利。
两个高速移动的物体,要在预定的时间、空间精准交汇,这其中展现出的实力不用多说吧?
而这就离不开赵老的功劳,宗门老祖的实力恐怖如斯。

如果说轨道计算是解决了“能不能到”的问题,那赵老提到的优化就是解决“更快、更好地到”这一问题的。

赵老说自己是中国(空间轨道)优化的开山祖师爷,这句话真不是作假。
赵老提到的那本《空间武器轨道设计》,就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空间武器最新设计方法的著作。
这本书其实就是研究的空间武器最优机动和机动序列,和赵老“轨道优化祖师爷”的身份对应起来了。
轨道优化实际的应用到底有多强呢?
举个例子。嫦娥六号知道吧?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这个任务被业界称为“太空中的芭蕾舞”,说明其轨道设计优化,几乎达到了完美的程度。
此外,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也是轨道优化登峰造极的应用。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赵老,中国如今的航天地位不可能这么高。

如果说赵老这辈子最大的委屈是什么?
恐怕就是一个话痨进了保密单位,而且一待就是60多年。
赵老:你知道我这六十多年是怎么过来的吗?

以至于在博主的评论区不断有人玩梗:老人家没有任何高冷,满脸都是“你快问”的急切。
公园唠个嗑,从金穹到弹星,差点把老底都交代了,赵老这是憋成啥样了?
不过由此也不难看出老一代科研人的爱国之心,哪怕如此话唠的大爷,在保密机构待了一辈子,也没有透露出一点风声。
如今,中国今年发射的实践二十五号卫星已经可以在太空实现对接加油,让一颗临近报废的卫星能再用8年。

要知道,这一颗卫星价值就是10个亿,再加上发射等成本,这一次补能,价值最少15个亿。
消息一出,欧美世界直接炸锅了,纷纷来我国取经。
而这实践二十五号卫星,就是轨道优化的集大成之作。
如果说,这是赵老等轨道优化人终其一生打造的神器,也完全不为过。
有了它,无数因为油尽灯枯而报废的卫星,将重获新生,中国每年能节省上百亿。

从赵瑞安赵老,到如今的航天人,中国人永远不缺务实的心态。
他们不尚空谈,只求技术落地,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务实心态,才打造出嫦娥、天宫、玉兔等国之重器,才将中国的航空航天推到了世界巅峰。
赵老的研究,是中国航天的“隐形冠军”,为中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技术支撑。
真心祝愿赵老,以及像赵老一样,一生奉献给祖国建设的科学家们,健康长寿,多看看这盛世。
参考资料
1. 搜狐《“话痨大爷”自称航天祖师被嘲,身份曝光后,网友:这是中国脊梁》
2. 腾讯新闻《“钱学森之后就是我”,北京公园话痨大爷火了,竟是航天界“扫地僧”》
3. 凤凰网《乍一听以为是大忽悠,原来真是航天领域的“扫地僧”》
4. 搜狐《北京老大爷在公园“吹牛”,但实际说的都是实话》
(可一)
炒股杠杆怎么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